超敏感! 重災區綿陽的核子設施恐受損 - 北京
![Frederic avatar](/img/cat1.jpg)
By Frederic
at 2008-05-15T11:28
at 2008-05-15T11:28
Table of Contents
轉這則新聞主要是提醒大家 在確定沒有輻射危險之前不要去四川旅遊了
2008/05/15 10:44
大陸新聞中心/台北報導
中國大陸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規模7.9強震後,法國輻射防護暨核子安全研究所(IRSN)表示
,四川有些製造燃料或研究用反應爐的核子設施,因距離震央不到100公里,恐因強震受
損。而中國環境保護部也在強震發生後,立即啟動「核子與輻射及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」
,派遣專家組趕赴災區,指導環境應急救援工作。
這次距震央不遠的綿陽市也是重災區,當地設有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」,是中國「兩彈
一星」的重要研究基地,院內製造燃料或研究用反應爐是否真有損壞,外界還不得而知。
不過,綿陽迄今至少有5400人不幸罹難,1300人失蹤,1萬8千餘人被埋,受傷2萬多人,
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逾600億元人民幣。
因災情慘重加上該市「非常敏感」,12日地震發生後,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於13日下午轉
赴綿陽查看災情,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、省長蔣巨峰更是坐鎮綿陽指揮救災。
另據新華社報導,環境保護部已向四川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陜西、山西、重慶、江蘇、
湖北、雲南、貴州、西藏等地發出緊急通知,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嚴密監控核子設施的環境
狀況,確保核子與輻射安全萬無一失;並且要求及時了解化工廠、危險化學品、污水處理
場等環境敏感設施和區域的相關情況,防控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。
由於中國啟動「核子與輻射及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」,引發外界的關注,目前網路上也有
未經證實的消息指稱,有災民看到大隊軍車裡有身穿白色「防護衣」人員,顯得很不尋常
。
深處中國內陸的四川之所以會成為核子研究重鎮,主要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,中國面臨美
蘇兩個超強的核武威脅,毛澤東決心推展「三線建設」(沿海為一線、中部是二線、西部
和西北部是三線),轉移沿海的重工業與國防工業。根據毛澤東的指示,1964年中共中央
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做出了「三線建設」的重大戰略決策,此後中國開始投注大批人力、物
力、財力於三線。
不過,目前由中共國防科工委負責管理的中物院,其起源比「三線建設」的正式上馬時間
還早。該院前身是中共中央於1958年批准,開始建設定名為221廠的核武器基地,廠址選
定青海海晏縣金銀灘。同年,成立北京「第九研究院」。1963年,北京的相關研究人員陸
續往大西北搬遷。1964年,中共中央決心推動「三線建設」,確定要建設代號為「九○二
工程」的核武器研製基地,分佈在四川省綿陽和廣元市的山區。
1969年,在西北的科研人才開始移往四川。1983年9月,中共國務院、中央軍委決定在四
川綿陽市近郊建立新的科研基地,定名為「八三九工程」。1985年1月,九院改名為「中
國工程物理研究院」。1990年該院所屬單位逐漸集中在綿陽院區,科研基地主體座落在綿
陽市的涪江之畔,占地4千多畝,建築面積150多萬平方平方公尺,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千
餘名,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千餘名。
根據官方網站報導,中物院現有5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,設有研究生部,有9個博士學位
授予權專業和21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;有物理、數學、原子能科學與技術3個博士後流
動站,涉及等離子體物理、理論物理、粒子物理與原子核子物理、凝聚態物理、應用數學
、計算數學、核技術及應用、核燃料迴圈與材料等學科專業。
--
2008/05/15 10:44
大陸新聞中心/台北報導
中國大陸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規模7.9強震後,法國輻射防護暨核子安全研究所(IRSN)表示
,四川有些製造燃料或研究用反應爐的核子設施,因距離震央不到100公里,恐因強震受
損。而中國環境保護部也在強震發生後,立即啟動「核子與輻射及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」
,派遣專家組趕赴災區,指導環境應急救援工作。
這次距震央不遠的綿陽市也是重災區,當地設有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」,是中國「兩彈
一星」的重要研究基地,院內製造燃料或研究用反應爐是否真有損壞,外界還不得而知。
不過,綿陽迄今至少有5400人不幸罹難,1300人失蹤,1萬8千餘人被埋,受傷2萬多人,
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逾600億元人民幣。
因災情慘重加上該市「非常敏感」,12日地震發生後,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於13日下午轉
赴綿陽查看災情,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、省長蔣巨峰更是坐鎮綿陽指揮救災。
另據新華社報導,環境保護部已向四川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陜西、山西、重慶、江蘇、
湖北、雲南、貴州、西藏等地發出緊急通知,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嚴密監控核子設施的環境
狀況,確保核子與輻射安全萬無一失;並且要求及時了解化工廠、危險化學品、污水處理
場等環境敏感設施和區域的相關情況,防控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。
由於中國啟動「核子與輻射及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」,引發外界的關注,目前網路上也有
未經證實的消息指稱,有災民看到大隊軍車裡有身穿白色「防護衣」人員,顯得很不尋常
。
深處中國內陸的四川之所以會成為核子研究重鎮,主要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,中國面臨美
蘇兩個超強的核武威脅,毛澤東決心推展「三線建設」(沿海為一線、中部是二線、西部
和西北部是三線),轉移沿海的重工業與國防工業。根據毛澤東的指示,1964年中共中央
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做出了「三線建設」的重大戰略決策,此後中國開始投注大批人力、物
力、財力於三線。
不過,目前由中共國防科工委負責管理的中物院,其起源比「三線建設」的正式上馬時間
還早。該院前身是中共中央於1958年批准,開始建設定名為221廠的核武器基地,廠址選
定青海海晏縣金銀灘。同年,成立北京「第九研究院」。1963年,北京的相關研究人員陸
續往大西北搬遷。1964年,中共中央決心推動「三線建設」,確定要建設代號為「九○二
工程」的核武器研製基地,分佈在四川省綿陽和廣元市的山區。
1969年,在西北的科研人才開始移往四川。1983年9月,中共國務院、中央軍委決定在四
川綿陽市近郊建立新的科研基地,定名為「八三九工程」。1985年1月,九院改名為「中
國工程物理研究院」。1990年該院所屬單位逐漸集中在綿陽院區,科研基地主體座落在綿
陽市的涪江之畔,占地4千多畝,建築面積150多萬平方平方公尺,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千
餘名,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千餘名。
根據官方網站報導,中物院現有5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,設有研究生部,有9個博士學位
授予權專業和21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;有物理、數學、原子能科學與技術3個博士後流
動站,涉及等離子體物理、理論物理、粒子物理與原子核子物理、凝聚態物理、應用數學
、計算數學、核技術及應用、核燃料迴圈與材料等學科專業。
--
All Comments
![Hedda avatar](/img/cat2.jpg)
By Hedda
at 2008-05-18T00:09
at 2008-05-18T00:09
Related Posts
請問晚上10點以後獨自從機場到北大的方式
![Jacky avatar](/img/cat2.jpg)
By Jacky
at 2008-05-15T08:46
at 2008-05-15T08:46
中華兩岸人民文經交流促進會(文經會)暑期夏令營
![Candice avatar](/img/cat3.jpg)
By Candice
at 2008-05-14T14:46
at 2008-05-14T14:46
辦證件的疑惑
![Emma avatar](/img/cat4.jpg)
By Emma
at 2008-05-14T01:03
at 2008-05-14T01:03
四川地震,北京旅遊會受到影響嗎?
![David avatar](/img/cat3.jpg)
By David
at 2008-05-13T17:22
at 2008-05-13T17:22
四川震災最新傷亡數字
![Hedda avatar](/img/cat5.jpg)
By Hedda
at 2008-05-13T17:20
at 2008-05-13T17:20